Perfect Days

今次想看 《 Perfect Days》,首先主要是因為導演文·溫德斯,其次是憑此片得到康城最佳男主角的役所広司。

Perfect Days
在 State Theatre 看電影

悉尼的街道,記憶中從來未曾那樣喧鬧過。那天走去看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電影 《 Perfect Days》,才看到不一樣的喬治街(George Street)。這部電影是悉尼電影節(Sydney Film Festival)的放映節目之一,票是網上訂購,猶豫了一會才下決定,因為是下午四時十五分的一場。六月是澳洲的初冬,夜晚來得早,離場走出街上的時候可能已經天色全黑,加上有人說晚上市中心醉漢和行為異常人多,不安全。後來才發現,這天是英王查理生日特別假期,又是悉尼市「活力悉尼」(Vivid Sydney )燈光節的期間,根本到處都是遊人,興高采烈。我是日的行程是這樣:先在 Town Hall 車站下車,然後走到紀伊國屋書店(Books Kinokuniya )逛逛,打打書釘。這間書店主要賣英文書,但也有中文繁簡體書籍,更有日文書角落。我曾經買過日本的攝影雜誌,自信我的簡陋日文程度,勉強看得懂漢字和瞎猜其他意思。以前我在香港銅鑼灣三越買過的日文雜誌不多,隨我飄洋過海來到悉尼,仍然擺在書架上,因為貴,不捨得丟掉,更因為實在印刷得非常精美,閒來不時翻看。紀伊國屋書店位於喬治街和德魯伊特街(Druitt Street)交界的商場二樓,面對悉尼市政廳(Sydney Town Hall)和維多利亞女王大樓(Queen Victoria Building)兩座著名地標,地下是Town Hall 火車站,看電影的 State Theatre 就在稍遠的 Market Street,所以書店位置真的非常適中,到市中心活動,沒有不到的理由。這次先到中文書籍部,竟然就看到架上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三十九點九九澳幣,書店會員九折,跟從海外郵寄過來差不多,所以毫不客氣買下來。我知道此間不少地區的圖書館有中文藏書部的,應該都有此書的不同版本,也應該不會借不到。但還是要買,為的是這個版本屬於臺灣時報文化「新人間系列」,二〇二〇年的初版十五刷,艾未未的畫作封面,余英時的題字,難得。短短瞬間拿在手上,先翻到前言,再看罷書後方方的訪問,真的血淚交織,心情未能平復,幸好途人匆匆而過,不會看到我眼中的淚光。

書未看完,不敢有什麼批評。即使有意見,也應該審慎一點才好,只好留待日後有時間把書由頭到尾看一遍。於是把書放進背包準備看電影,時間剛好,沿喬治街走向 State Theatre 那個方向,到了街角,人龍已經由門口排到交通燈前,眼見勢色不對,先站在龍尾後,再查問一下,證實大家都是來看《 Perfect Days》 的觀眾,分不清人龍中的你或我,誰先誰後,只是大家都很守秩序。數分鐘後,回頭一看,已經看不見人龍盡頭。可能上一場電影尚未清場,大家只有等待,都沒怨言。魚貫進入戲院後,才知道是我買的票是樓座,選擇了靠樓梯的位置,以為視野廣闊。誰料前面的高個子還是阻了我的視線。不過既然來過了,有了經驗,下次會曉得怎樣揀到一個更好的座位。這一場差不多全院滿座,想跑到別的位置,並不容易,只好將就算了。記憶中來過 State Theatre 一次,但不是看電影,而是參加一個攝影講座,安排在地窂的小房間進行,那時還以爲走進了時光隧道,尚未發現有一陣發霉的氣味。沒想過地下和樓上是一座建於一九二九年七月的建築物,見證過差不多近一世紀悉尼和澳洲的歷史,如今更是每年悉尼電影節的主要放映場地。今天看來,State Theatre 的大門可能不夠高大宏偉,但內裡的裝飾和格調仍然掩不住由昔日走過來的輝煌,只要看看大堂、牆壁、燈飾、樓梯和座位裝置,根本就是頗具規模的劇院,並不是純粹用作放映電影的地方。

今次想看 《Perfect Days》,首先主要是因為導演文·溫德斯,其次是憑此片得到康城最佳男主角的役所広司。溫德斯是德國新浪潮電影的健將,早年在香港看過他的「公路電影」系列的《Alice in the Cities》和《Kings of the Road》。他為人稱道的電影是一九八七年的《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敘述一個柏林的天使,一直守護世人,聆聽他們的心聲,但他愛上人間一個在馬劇團吊鞦千的女子,竟然拋棄不朽之身下凡追求她。前半部天使在雲端上俯視柏林,色彩黑白,到了他降落到凡間,一切變為繽紛彩色,不是說明了愛情果然有獨特的魔力,令生命更豐富更多姿彩嗎?不過我最近嘗試重看《柏林蒼穹下》,開場不久竟然睡着了,証明了天使的生活確是非常苦悶,要成仙成聖要作許多的犧牲。《柏林蒼穹下》後來經改編成為一九九八荷里活電影《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由Nicolas Cage 及Meg Ryan主演,這次刻意來個悲傷結局,似乎要跟原作不同,不過是否說明人生無常,我不敢說是更好。溫德斯電影中,我更喜歡他一九八四年的《德州巴黎》(Paris, Texas),故事說一個失憶的男子在沙漠中行走被發現,進而追尋他的過去,貫徹溫德斯公路電影的主題。電影配樂由Ry Cooder負責,主調以結他奏出德州沙漠的荒涼,肯定是電影原創音樂中的傑作。其中一段男主角對女主角的透過雙面鏡子的獨白和背景音樂,更是全碟最精彩的部分。

年屆七十七歲的溫德斯,創意不減,導演全日本演員演出的《Perfect Days》,我覺得成績比是枝裕和導演的全韓國演員演出的《孩子轉運站》好。巧合的是,兩部電影的男主角,去年的南韓的宋康昊和今年的日本的役所広司,同樣得到康城影展的男主角獎。《Perfect Days》在今次悉尼電影節作澳洲首映,大家都希望看到康城影展的得獎作品,齊來捧場。電影故事敘述一個東京廁所清潔工人的日常生活,紀錄他的每天由起床開始、刷牙洗臉,照顧盆栽,然後買飲料上車,放入卡式錄音帶,沿途聽歌駕車到不同地方清潔厠所,下班後到㰙檔吃晚餐,到澡堂洗澡,然後再回到家中看書,最後就寢,過了平凡的一天。第二天清晨生活又如此這般。看下去,原來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簡單一天,總是出現了一些特別的事情。所以我們知道公司派來的小夥伴和小夥伴追求的女孩,突然出現的年輕外甥女、由司機開車來接走外甥女的富有妹妹、舊書店的女店員和菲林沖曬店的店員;更知道他坐在公園吃簡單午餐,晚上臨睡前讀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作品,週末騎腳踏車拿衣服到洗衣店,默默對一個開居酒屋的女人有好感。這樣的一個人,生活既簡單,又不簡單。

這個名叫平山的清潔工,總愛在午餐後,坐在樹下椅子休息的時候,看到值得記錄的一刻,便立刻從口袋中拿出一部Olympus儍瓜相機拍下一張由陽光穿透大樹的照片。拍攝完了一卷菲林,便拿到沖曬店,順道取回上次沖曬出來的照片,回家把好的儲存在按日期存放在盒子內,把不好的撕掉。電影的最後一幕,平山早上起來,又開始一天如常的生活。我們知道平山的故事,其實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其實現實生活中,又何須有必然的解釋。溫德斯刻意用了4:3的畫面比例拍攝這部電影,尤其成功把平山駕車時既歡欣又滿足表情,充滿在差不多整個的畫面中。片段之間又有十多秒黑白的移動樹影作分割,回應了平山拍下的黑白照片的習慣。我當然喜歡役所広司在片中的演出。這個都市小人物,以如此的平實的態度對待生活,每日都是perfect day,才是令我感動的原因。


標題照片:在 State Theatre 看電影。拍攝於二〇二三年六月,使用徠卡相機,50mm鏡頭。


作者保留所有照片及文字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