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領袖

諷刺的是,若果不是有民主選舉,聯邦政府沒有改朝換代,記者不發掘抗疫工作的缺失,這段驚人的濫權不會公諸於世,莫理森的膽大妄為可能持續造成更大的損害。

超人領袖
採花時節。

不少組織行為的研究指出,主管有效地管理下屬的人數,大概是八至十個。這個說法的重點是「有效」。沒有效率的管理,天下大亂,多少個根本不是問題。當年讀過學校管理課程,自我增值。日常工作中除了教學外,學習如何處理人事,的確是新鮮又豐有挑戰的事情。教學直接面對的是學生,傳授知識是一種技能。其實老師如果沒有施教的方法,學生根本收不到你的訊息,就是失敗的教育。畢業那年中小學有大量職位空缺,許多大學畢業生立即走去當教師,但有些沒有教學經驗,也從來未做過賺外快的私人補習。面對四十個課室中的學生,如何開始教,確是煩惱。其中一個就是我。我完全不記得人生教學的第一堂課是如何完成的。那時候來到新開辦的中學,只收中一和中四學生。我是中四文科其中一班的班主任,主教英文。堅守必須用英文授課的我,深信Communicative Approach之道,只有當用簡單英文也解說不了的時候,才用廣東話交代一下。我那時知道很多學生不甚了解我究竟說什麼,但想到不能開先例讓學生期待最終有廣東話解釋,只好耐心用英文嘗試反覆說明。直至看到部分學生開始微微點頭回應,才建立了些微的信心。多年後有機會與這一年的部分學生重聚,才知道我那時候的樣子多嚴肅。更好笑的是他們憑樣子以為我任教了不少日子,經驗豐富,所以不敢造反。原來貌似鬱鬱寡歡也有好處。現時留意一下當下的年輕人,不少都是神情莊重,憤世嫉俗的樣子,拍照時更不苟言笑,非常之cool。當年的相信我也是用這個形象包裝自己,當了尚算稱職的教師和班主任。

課室管理是否仍是首要,當然需要請教現職的教師了。不過上課時如果學生全不受控,恐怕老師無計可施,教不到任何東西。現時大家經常掛在口邊的,恐怕再不是classroom control,而是 student engagement。Engagement 由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比從教師角度去看的 classroom control 的課室管理,當然是一個大改變。聽說有些大學的External Relations部門,乾脆改名成了External Engagement,就是希望從此給公眾一個全新形象,表示大學和外界不是純粹搞搞關係,而是互動、參與和投入,大學和持份者是雙向不是單向。課室裡面的engagement ,便是教師和學生的教和學的過程產生了互動,學生不是顧着聽,而是對教學活動作出了回應。課室也不一定只有桌子和椅子,還有告示板或者其他工具,讓學生採取主動發問。所以有些來自海外的學生,習慣了老師站在前面講,學生乖乖地聽的家長式單向管教的授課模式,很難適應這樣的師生互動。加上要用不是母語的英文發表意見和做簡報,更不自在。如果學生主動樂於參與,課室管理也不再是問題了。當然有些學生還是較被動,大學課堂的講師不作甚麼限制,只要不干擾別人,默默坐得老遠就夠了。如果是用Zoom的程式網上上課,短暫露面後隨即閉上視像鏡頭,根本不用知道你在哪裡。

至於人事管理的工作,當然與你多年教學經驗和技巧,是兩回事。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教得好,不等於管理工作做得好。有不少喜歡教學的老師,根本沒有興趣做管理的工作,所以很佩服不少同事願意一輩子做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從不考慮晉升為主任、副校長或者校長。回想當年做個老師,只想到教好學生,偶然報讀了一個短期管理和組織行為的課程,其實並非想到有將來什麼用得著的機會。到了有機會應徵校長一職,面試的時候,有個甄選委員會的成員對着我非常坦率地表示,管理的課程和學歷對校長工作並無用處啊。言下之意, 我們根本不把有關管理的學歷放在眼內。那一刻處於戰戰兢兢的場合,當然只有錯愕,沒有想到說這番話的人究竟是什麼意思。雖然後來幸運地得到賞識,回想起來,這種在教育機構工作的人的心態真叫人洩氣。現在一間機構開新職位或者請人,一定會公開最低學歷要求,還有要申請人清楚表達工作經驗和能力是否符合甄選的條件。

主管能力強,能夠有效管理超過八人十人,毫不奇怪。硏究也顯示,領袖有不同的風格。有些喜歡凡事管,親力親為,不妨稱之為micro-management;有些對下屬比較放任,傾向無為。剛連任失敗的澳洲前總理及自由黨黨魁莫理森(Scott Morrison ),行事作風接近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論能力,異於常人,恐怕特朗普也自愧不如。原來兩名「新聞集團」(News Corp)的記者撰寫莫理森的聯邦政府過去兩年多對抗新冠肺炎的新書中提到,莫理森總理竟然在抗疫第一波中向總督祕密宣誓兼任衞生部長和財政部長。一年後,二〇二一年中,莫理森再兼任能源部長、財政司長、工業部長和科學部長和內政部長等職位,直到反對黨工黨贏得大選上場為止。那時莫理森領導的自由黨敗走,他辭去黨魁,仍然保留了在眾議院的議員職位。因此論世上能力之最,相信莫理森認了第二,無人敢認第一。

事情曝光後,公眾嘩然。莫理森向黨內同僚道歉,辯稱他只不過為當時政府的抗疫政府加強支援,以防部長染疫後,政府部門能夠運行順暢。但令人費解的是,一身兼多職、膽色過人、能力非等閒的莫理森,為什麼沒有犯法?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上場剛好一百天,蜜月期未過,小心翼翼特別委任總檢察長對莫理森所作所為從法律上仔細研究一番,找不到任何違法之處。原來因為從來沒有人如此瘋狂做過,所以沒有針對的法律。莫理森作為總理,有權向總督宣誓,而且宣誓也有效。唯一大家找到不太妥當之處,就是總督的行事日記,竟然不尋常地遺漏紀錄莫理森的數次宣誓詳情,等同與莫理森一同欺騙了公眾。

諷刺的是,若果不是有民主選舉,聯邦政府沒有改朝換代,記者不發掘抗疫工作的缺失,這段驚人的濫權不會公諸於世,莫理森的膽大妄為可能持續造成更大的損害。這段兼任期間,莫理森只行使過一次權力,所以據稱眾部長蒙在鼓裡。除了黨內遣責之聲不絕,更有不少人要求他立即辭去議員一職。但反對他辭職的最大聲音來自前自由黨總理何華德(John Howard)。他說莫理森一旦辭職,選區的補選議席隨時落入其他政黨之手,自由黨的形勢更形不妙。好一個何華德,原來只是着眼於一個政黨的利益,更何況是個人道德良心。令人心寒的,從來都是從政者的幾副嘴臉。我們對企業和商界的管理層和主管的道德水平,往往諸多要求。可是一個領導國家的人如斯重要,試想想:我們對他又有什麼基本的要求呢?


標題照片:採花時節。拍攝於二〇二二年七月,使用徠卡相機,105微距鏡頭。


作者保留照片及文字版權。